桂林历史名岩。位于月牙山瑶光峰西北麓。龙隐岩为山半岩厦,高9.5米,宽15米,深24.5米,底面积200平方米;龙隐洞为山麓穿洞,高8—12米,宽8—20米,长64米,底面积645平方米。龙隐岩洞口西向,洞呈穹隆状,高广虚明,面临小东江;龙隐洞南北贯穿,洞顶因水流侵蚀形成的石槽形如神龙飞去后留下的印迹,因此得名。龙隐岩洞高阔明亮,兼之水流铮铮,宋代周刊认为“骋步纵目,而一境之美赴焉,则龙隐岩于桂林为第一”,又有“先贤评桂山,推尔居第一”的美誉。宋代桂州四大名寺之一释迦寺就建在龙隐岩口。自唐以来,龙隐岩、龙隐洞石刻逐渐增多,现存唐至民国石刻213件,占桂林石刻总数的10%以上,形成碑刻如林的观。明代张鸣凤《桂胜》载:“宋游最盛,镌题之众,至环两岩,使壁无完石,他岩未之有也。”龙隐岩、龙隐洞石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书体齐全,清代陈元龙诗道:“看山如观画, 游山如读史。”1963年,龙隐岩、龙隐洞辟为“桂海碑林”,有“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