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董必武、罗荣恒、聂荣臻、罗瑞卿在伏波山试剑石小憩

    1959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董必武与罗荣桓、聂荣臻两元帅一同到桂林视察。在桂林期间,董必武邀请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一同考察桂林山水。2月24日,董必武一行4人结伴乘船游览漓江。照片为董必武、罗荣恒、聂荣臻、罗瑞卿(自右至左)在伏波山试剑石小憩时合影。

  • 邓小平同志与榕湖饭店工作人员亲切握手

    1986年1月26日,邓小平一家在副主席王震陪同下,途经桂林前往四川故乡。在桂林停留期间,邓小平一家下榻榕湖饭店。面带慈祥笑意的邓小平到达后与宾馆迎候队伍中的每个人亲切握手。在饮食上,小平同志简单随意,不向宾馆提任何要求,只是嘱咐工作人员不要浪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邓小平给榕湖饭店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照片为邓小平与当时榕湖饭店工作人员亲切握手的情景。

  • 周恩来总理在漓江游船上

    周恩来总理在漓江游船上

  • 龙坪红瑶幼儿班的孩子送别妈妈

    20世纪70年代,龙胜各族自治县龙坪大队先后办7个幼儿班和托儿组。

  • 龙坪红瑶幼儿班的孩子送别妈妈

    20世纪70年代,龙胜各族自治县龙坪大队先后办7个幼儿班和托儿组。

  • 全州湘山寺

    全州县湘山寺初建于唐至德元年(756)。1945年寺院被火烧毁仅存妙明塔。1986年重建湘山寺。图为湘山寺妙明塔。

  • 桂林叠彩山五五旅行团团员合影(2)

    一九三O年(民国十九年)五月五日,由广东一些军政界人物,组织一个旅行团,它的起源是由于两广成立了一个“西南政务委员会 ”的组织,他们既以此组织进行反蒋(介石),利用出外旅游,掩盖他们的目的。旅行团的行程是由广州乘船到梧州,转往桂平西山 。以后转乘车到南宁,经宜宾、柳州、荔浦到桂林。后由桂林乘船经阳朔折返梧州、再回广州。因有摄影家随行,拍了很多照片,编印了一本《五五旅行团游记》。

  • 祝圣桥

    又名粥僧桥。在桂林城东四里,两岸曲径,石桥横联,下泄清溪,游鱼可数,岸旁小岩峭不可攀。

  • 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旧址(一)

    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由国民党广西当局于1939年1月筹办,2月正式成立, 3月1日正式开学。校长由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兼任,杨东莼任教育长,主持校务工作,校址设在桂 林天圣山。该校招收的学生多为17至25岁的青年,由各县保送。课程设置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为原则,训练期为七个月和一年不等。1940年底结束,共举办四期。图为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旧址。

  • 白崇禧等将领在桂南会战前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 11月日军将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等部隐蔽集 结于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动。11月15日清晨,风雨交加,日军闪电般出现在钦州湾,疾速登陆,攻陷防城。24日,日军占领南宁、龙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调第5、第99、第36军向广西增援。军长杜聿明受命向昆仑关反击,以步、炮、坦、空诸军兵种协同攻坚,击溃来援的第21旅团,打死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1940年1月,日军又 调来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进行反扑,至2月3日,再次占领昆仑关。中国军队苦战多日,伤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结束会战。图为白崇禧、蔡廷锴、张发奎在举行军事会议的岩洞外留影。

  • 唐景崧

    唐景崧(1841~1903),灌阳人。曾任台湾布政使,署理台湾巡抚。光绪二十年台湾被日军攻陷后,内渡返回家乡。后潜心于桂剧研究,是第一个为桂剧编写剧本的文人作家,对发展和提高桂剧艺术起到积极作用。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1897~1901)他对桂剧进行改良尝试。整理、改编和创作剧本40个;组建“桂林春班”在表演、唱腔、化妆等方面进行尝试;建“看棋台”戏台,排演自己改编、创作的剧本。他改变了桂剧演出历来依赖艺人口传私授的历史,使桂剧剧种特有的艺术个性得以确立。

  • 建设中的广西省立艺术馆

    位于今桂林市秀峰区解放西路58号的原广西省立艺术馆。这座建筑当时被誉为中国抗日大后方“第一个伟大的戏剧建筑物”。该馆由剧作家欧阳予倩设计。1944年2月15日该馆举行落成典礼并第一届西南戏剧展览大会揭幕典礼。同年11月桂林被日军攻陷,艺术馆毁于战火。1946年按原样重建。1987年公布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