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的历史故事
史载,南明阁部瞿式耜在就义时,面对降清刽子手孔有德,口咏了一
首掷地铿锵的绝命诗后,与学生张同敞昂首走向刑场,其诗云:
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
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
从此,浑融法师即在栖霞寺供奉了这两位民族英烈的牌位,并以晨钟暮鼓超度忠魂。浑融圆寂之后,除瞿、张二公之外,后僧还一直祭祀着浑融、性因二法师和义士杨艺等五位极具民族气节的人物,因而世代以来栖霞寺备受景仰。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帝终为瞿、张二公的忠烈所感动,特予追赐谥号,瞿公赐谥忠宣、张公赐谥忠烈。接着,桂林地方上成立了纪念张同敞的“别山会”,置产供祀、修墓、建双忠亭。双忠亭位于栖霞寺右侧,后改亭为祠,每届仲冬,必隆重祭祀。
栖霞寺在咸丰年初毁于兵燹。至光绪十八年(1892)广西巡抚张联桂全部修复并重铸寺钟。史载,时任封疆大吏的张联桂,见到栖霞古刹已是草没殿基,法器无存,深为感叹。他集银二千六百两,于是年三月至七月,历五个月时间,将原有建筑尽悉修复,共修复五殿、二阁、三堂、三亭、二池,这口重铸大钟:通高118厘米、口径91厘米,獅头鼻纽,图饰“龙凤呈祥”,鼓腹正面铭刻“栖霞寺”、“光绪十八年”等字样。此钟一直保存到“文革”中不知了下落。1980年10月,笔者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突然接到东片绿化队报告:他们发现了这口已被丢弃在望城岗上的铁钟!终于将此古钟保存了下来。
张巡抚重修栖霞寺时,观察使张安圃还撰有一联纪其事,联曰:
青山不管兴亡事,佛火新添忠义香。
20世纪三十年代,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之时,来到桂林的抗日将军李济深与文化人对栖霞寺备加推崇。自1937年起,在桂林的知名人士经常会集寺中,敬焚忠义香;从1942年起,每年仲冬,李济深将军都亲率各界人士在双忠祠、张公墓主持祭祀。
1940年5月,广西著名的抗日将军钟毅,在鄂北随枣战役抗击日寇时为国捐躯,司令长官李宗仁下令将其遗骸从敌后秘密运出,经重庆运回桂林。8月3日下午4时,灵车到达桂林,万人接灵,军民激昂,在李济深的特意安排下,专于栖霞寺前公祭三天,备极哀荣。
也是1940年,著名法师巨赞率领南岳佛教青年服务团来到桂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们是响应周恩来和叶剑英的号召,在南岳组织起来的青年僧侣兴教救国组织。他带领这批佛教青年参禅栖霞寺、祭奠双忠祠,超度忠魂,激励爱国精神。后来,巨赞受任广西佛教会秘书长,留在了桂林。戏剧大师田汉当时在桂林创作了多部抗战剧本,还创作了一部与栖
霞寺有关的《双忠记》。1942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住在七星岩附近的田汉路过花桥,忽见桥柱有一张大红招帖,说本月十七日,是南明瞿阁部式耜与张侍郎同敞在桂林抗清殉国的293年纪念日。届时,将在二公双忠祠举行祭祀典仪及纪念会,由李济深将军主持。田汉因读过二公在狱中的《浩气吟》唱和诗,那令人悲壮而肃然起敬的绝命诗一直在他脑海里震荡回旋,激情汹涌,便决定创作《双忠记》剧本,歌颂二公及浑融和尚等人的民族气节。面谈后,李济深将军很是赞同,相约在纪念会上演。
田汉是个大忙人,可也是个剧作高手,他直到纪念日的当天才开始动笔,从上午10时半一直写到下午3时多,用5个小时的时间就写出了这部剧作。戏分两场,头场写瞿、张二公共赴国难,二场写二公被俘后,以诗唱和,互勉忠贞。田汉是一边构思,一边刻写在蜡纸上,又一边付印,再一边赶排的。剧本由文艺歌剧团以平剧形式演出,都由著名演员担纲,郑亦秋出演瞿公,李迎春出演张公。果然,当晚即在高升戏院上演了,演出引起强烈反响。以后又改以京剧演出,田汉再次补写了第三场,即二公慷慨殉国。其中又以瞿公一段嘲斥孔有德的大段念白,影射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