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
(1641~约1718)明靖亨嘉之子,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广西桂林人。南明隆武时(1645~1646),朱亨嘉在桂林自称“监国”,为翟式耜俘杀。石涛时年尚幼,随母避难全州湘山寺,曾落发为僧,法名元济,亦作原济,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道人等。早年屡游安徽敬亭山、黄山,中年遍游宇内各名山大川,住南京,迁扬州,又去过北京;晚年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山水,长于体察大自然景物,主张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反对宋元以来仿古临摹之风,批判笔笔都有来历的泥古因袭思想,指出“古人在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一出头地,也因此,他提倡“自用我法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推陈出新,不落俗套。他所画山水人物、兰竹花卉,讲求独创,构图富于变化,笔墨恣意,格调洒脱超逸,风骨淸隽髙雅,成为我国绘画史上别具风格的一派宗师,对扬州画派和近代、现代中国画有极大的影响。淸初六大名画家之一的主原祁赞之谓“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未为公允。其诗文、书法、篆刻、园林叠石、绘画理论,造诣都较深,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及后人所辑的《大涤子题画诗跋》等。日本出版他的画论专著有1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