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顺昌糊辣店
民国年间,桂林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不下数十种,不仅风味独特,还经济实惠,糊辣就是十分受市民喜爱的小吃之一。
那时,城里卖糊辣的店家有不少,还有一些走街串巷跑买卖的摊贩。小贩挑着担子,一头是热气腾腾的糊辣(用煤炭炉小火热着),一头是碗筷和辅以佐餐的油条、馓子,小贩一声吆喝“糊——辣”,往往便会招来顾客。
当时在中南路有一家招牌叫马顺昌的店,它卖的糊辣颇有特色,味道也好。马顺昌的糊辣制作讲究用枓,除主料粘米粉磨得细,颜色白净外,其他选用的牛肉、腐竹丝、墨鱼丝、黄花菜等佐料都较精细。制作时,将原料和水按比例放入大铁锅或鼎锅内,先用大火煮沸,再减火慢慢熬,还不时均匀搅动。侍各种配料煮烂熬好成糊时,香味扑鼻,闻之生馋。吃时再撒入香葱、芫荽、辣椒粉,其味鲜美无比。另外,马顺昌卖的油条、馓子,都是现炸现卖,油亮黄爽,松脆可口。特别是在冬天,气候寒冷,顾客入店坐下,花上两个铜板便可买得一碗糊辣和一根油条。糊辣又稠又烫,还得耐着性子悠着吃,待一碗糊辣下肚,已是满头大汗,浑身发热,实在是冬令时节御寒的好食品。由于马顺昌的糊辣味美价廉,远近小有名气,特别受学生和做工的人的喜爱。店门从早开到晚,顾客不断,生意蛮不错。
解放后,卖糊辣的少了,后来还曾一度绝迹。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糊辣和桂林的一些传统风味小吃才又不断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