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受益者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利用问卷调查和条件估值法,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保护区受益者视角,分析受益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和支付方式,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1)受益区居民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不熟悉,但绝大多数受益者认同保护区与漓江中下游的水源密切相关.部分受访者不认同作为保护区生态效益受益者的身份;(2)85.58%的受益者愿意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提供帮助,受益者的支付意愿为每户每年287.89元,对受益者来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为2.02×108元/a;(3)文化层次和家庭年收入与支付意愿的关系呈单调变化,职业的影响表现出企业员工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是教师,农民的支付意愿最低;(4)受益者支付意愿的方式偏好存在差异性,比起现金支付,受益者更倾向于通过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和纳税的形式,支付保护区提供的生态效益。